近日,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众思壮”)陆续承接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保护区的信息化建设,为促进当地物种与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发展建设需要,并结合此前在卡拉麦里国家公园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经验,合众思壮依托“3+N”(一库一网一张图+N个业务应用)架构思路,融合北斗卫星定位、物联网、GIS地理信息、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因地制宜为各自然保护区定制化构建了空天地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资源管理、巡视管护、科研监测、灾害防控等业务功能应用,实现保护区可感知、可共享、可监测、可管理的综合生态管理与保护,有力促进了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平台应用效果
通过感知监测体系与信息化平台建设,综合应用智能监测手段与信息化技术织就了一张科技保护网,实现保护地的全天候“云守护”。持续收集并科学管理数据资源,实现看得到野生动植物、管得住人的“互联网+大数据+自然保护区”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保护区物种与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多维度生态感知,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传感网络,集成北斗终端、视频、无人机航飞、红外相机、气象站等智能设备,实现对保护区的多维度立体感知。
多元化数据共享,依托生态资源数据库对保护区基础数据、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数据、业务数据、专题数据等多元化数据一体化存储与管理,并发布统一访问接口,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与共享。
多层面监测管护,结合生态护林员日常巡护、瞭望塔视频监控、红外相机野外监测、气象站生态监测等多种科研监测手段方式,实现对保护区的物种监测与栖息地管护。
多业务应用管理,围绕保护区资源管理、安全生产、日常巡护、科研监测、灾害防控、公众宣教等业务应用与工作开展,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可视化交互与呈现,支撑保护区精细化管理与辅助决策。
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作为保护生物多样化的有效手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促进巡护和监测的信息化、智能化,大力推动智慧自然保护地建设。文件同时明确,建设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监测站点和卫星遥感的作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
随着智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合众思壮将基于自身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建设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应用经验,不断拓展更多新的应用场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助推智慧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更多思壮样本。